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为什么说流平剂很像当代“牛马”?

2025-09-02 作者:泰格助剂 浏览数:

一、附着力促进剂是怎么被的发现的?

实验员:压根没想过还能这么用!?

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二甲基硅烷(PDMS)可减少色漆的发花和丝纹现象,于是马不停蹄的研究起来~

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机硅烷对基材的键合潜力,最终催生了现代附着力促进剂的发展。

 

二、两界面贴合到1nm距离分子力有多强?

超过100个大气压!

高性能附着力促进剂能通过增强涂层与基材的分子级贴合将范德华力“提升至惊人强度!

如果当两界面距离缩小至1nm时,范德华力可达9.81-98.1 MPa 约100-1000个大气压!!!

 

三、什么是溶剂化链的“长度悖论”?

有些东西不是越长越好~

一般来说,分散剂等表面活性剂都带有溶剂化链,长链有助于增强空间位阻、提高相容性等!但长度也要适量!

超过临界长度时,链段可能与溶剂过度亲和而从颗粒表面解吸或发生反折叠、分子缠结,导致颜填料颗粒重新絮凝。

 

四、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究竟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讲,就是性能更高效,合成更可控!

这种“分子手术”可精准控制分散剂的锚固基团数量、溶剂化链长度趋向功能模块化。

 

重要的是能获得窄的分子量分布(PDI=1.1-1.3)使分散效率提升非常多且批次稳定性优异。

 

五、为什么说流平剂很像当代“牛马”?

流平剂迁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躺平)

涂料干燥过程中溶剂挥发,产生贝纳德漩涡,如此动荡的环境,流平剂只只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躺平~

加入涂料后,流平剂分子会自发迁移至“漆膜-空气界面”上来喘口气

 

大家都在对比谁跑的齿’(打流平跑的協初流平)跑的快的慢的被淘汰。脑子已经想躺平,但脚步仍然马不停蹄~(泪目了)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